避免受伤害的核心在于充分理解舰船性能与战场环境的关系。不同舰船的火力配置、装甲布局和航速差异直接影响战术选择,需通过数据面板详细分析主炮射程、穿甲能力及防空火力覆盖范围。装甲薄弱区域应尽量避免暴露在敌方火力范围内,高速舰船可依靠机动性规避弹道,而重甲单位需合理利用角度抵消部分伤害。

战术阵型与团队协作是降低伤害概率的关键因素。护航舰艇应围绕主力舰形成多层防御圈,驱逐舰利用隐蔽性在前方侦察并干扰敌方阵型,巡洋舰保持中距离火力支援,战列舰则需在后方提供远程火力压制。避免单舰突入敌方包围圈,始终与队友保持火力衔接和视野共享,通过集火优先消灭威胁最大的目标。
战场情报的实时获取能显著减少突发伤害。雷达和侦察机提供的视野优势可提前发现敌方鱼雷机或潜艇动向,及时调整航向避开鱼雷扇面攻击。注意小地图动态,预判敌方可能埋伏的海域或岛屿盲区,必要时使用烟雾弹或地形掩护脱离交战。

损管系统的合理运用是生存的最后保障。战斗中受损后需立即判断伤害类型:火灾优先使用灭火队,进水需启动排水泵,舵机故障则切换备用控制系统。保留应急维修次数应对关键部位损伤,避免在非致命伤害上浪费冷却时间。
环境要素的利用常被忽视但至关重要。恶劣天气会降低命中率,但也能掩护撤退;洋流和暗礁可能限制敌方机动路线。夜间作战需平衡照明弹使用与隐蔽需求,避免过早暴露位置。

这些原则基于历史海战经验提炼,在游戏机制中已得到高度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