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战略版中拆除敌方箭塔需要同时应对守军和耐久度双重机制。满级箭塔通常配备约2万兵力守军,且拥有800点左右的耐久值,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单支低战力队伍难以完成拆除。主力部队的攻城值普遍在100点上下,因此必须采用多支高兵力队伍轮番进攻,每次攻击可削减约1500点城防值,需至少六轮有效攻击才能彻底拆除。过程中需注意箭塔会自动反击接近的部队,行军至箭塔前就会触发首次伤害。

拆除箭塔的核心策略是优先清除守军再处理耐久度。建议使用主力部队集中攻击守军,待守军被歼灭后,切换为高攻城值的器械部队或次级队伍消耗耐久。若敌方箭塔布局密集(如品字形三连箭塔),需协调多支满编3S级部队同步进攻,避免被交叉火力消耗。每轮进攻间隔约5分钟,需合理分配体力与行军时间。拆除过程中拒马会延缓行动,因此需提前规划路径或优先清理周边障碍物。
单次拆除箭塔可能导致近万兵力损失,需确保资源储备足以支撑兵力补充。建议在行动前囤积策书、木材、铁矿等升级资源,避免因资源短缺中断攻势。若箭塔处于敌方腹地,可先建立临时营帐缩短行军距离,但需警惕敌方反扑。拆除完成后,原建筑位置会释放空地,可趁机部署己方防御设施。

防御方常通过箭塔拒马阵延缓进攻,需评估战术必要性。若敌方箭塔孤立或布局松散,可快速拆除;若为严密防线(如三连箭塔配碰瓷队),则建议绕行或集结盟友合力突破。拆除行为本身会暴露行军意图,因此需配合佯攻或声东击西策略分散敌方注意力。最终目标是以最小代价瓦解敌方防御体系,而非盲目消耗己方战力。

箭塔等级、周边地形及敌方驻军状态均会影响拆除效率,建议通过侦查获取实时情报。若遭遇高强度抵抗,可暂缓行动并转为封锁资源地,迫使敌方主动放弃防御工事。安全拆除的核心在于降低己方损耗,而非单纯追求速度。